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糖尿病手术疗法,介入治疗手术显奇效

发布时间:2019-10-10 17:14:16 发布者:创始人 阅读数量:0

“术后半年多了,以前一直居高不下的血糖,现在控制的很稳定,降糖药吃得越来越少了,感谢中大医院介入专家新方法解决了我的降糖难题。”10月8日,国庆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前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复查的顽固性糖尿病患者山东小伙小张(化姓)开心地说。

采用介入微创手术方式,施行六位电极血管内去交感神经术,麻痹神经降血糖,解决了山东小伙糖尿病难以控制之忧。介入治疗“无所不能”。

案例:28岁小伙血糖居高不下5年成顽疾

28岁的小张,是个年轻的“老糖友”。5年前,小张体检时无意发现自己竟然得了糖尿病,血糖一度飙到16毫摩尔每升,胰岛素及各种降糖药统统用上,然而这顽固的血糖仍然“纹丝不动”。那就加大药量,胰岛素打到16个单位,二甲双胍吃到最大剂量,可是这血糖实在“难缠”,仍然高高在上。

“我对我这糖尿病是失去信心了,既然治疗没效果,那就一切随缘吧。反正也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身上也不痛不痒,那该吃吃该喝喝。饮食上的控制坚持一两天容易,长期这样吃,我也受不了。”小张刚想要放弃规范化治疗,没想到糖尿病的并发症就接踵而至。尿蛋白飙升亮红灯,提示这顽固的糖尿病已经波及到肾脏。小张不想一生被糖尿病困住,辗转多家医院,寻求破解良方。后来听说介入微创手术可以治疗糖尿病,于是今年2月份慕名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希望能帮他解决这一难题……

欣喜:介入新法微创治疗糖尿病见成效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著名介入医学专家、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团队根据小张的情况,为其订制了周密的手术方案,介入与血管外科滕皋军教授手术团队郭金和教授、张齐博士、潘涛博士等人决定运用新“武器”,施行血管内去神经术,射频消融“麻痹”神经。一“针”下去,“神器”相助,通过“内功”发力,让高血糖不再“逍遥法外”。

配图2.jpg

电极植入到腹主动脉

“我终于胜利啦!刚下手术,我就焦急得等待血糖数值的变化,术后第二天,顽固的空腹血糖终于被征服了,达到6.5毫摩尔每升,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竟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小张兴奋地告诉记者。

小张的出院回家后,很快跟胰岛素说拜拜,药量也逐渐减少,目前服用少量的二甲双胍。血糖控制良好,基本上处于正常水平。“以前不愿测血糖,因为每次测都很高;现在也不愿测血糖,因此每次血糖都挺好的。”小张说道。

创新:介入手术是这样治疗糖尿病的

滕皋军教授介绍,中大医院探索采用血管内去交感神经术治疗糖尿病这项技术始于5年多前,经过5年多的不断深入研究,顺利完成了动物试验、安全性研究。2年前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开始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目前看来,不仅安全性有保障,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据介绍,血管内去交感神经术治疗糖尿病,这种介入微创手术在局麻状态下进行,细长导丝从股动脉进入,在血管造影下精准定位,运用带六位电极的螺旋环通过射频消融,毁损腹腔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让活跃的交感神经进入“休眠期”,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根据目前的研究,糖尿病患病史少于10年、年龄在18到75岁之间罹患顽固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多种药物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尝试这种介入微创方法治疗。

配图3.jpg

术后造影查看无血管并发症

为何控制糖尿病要先让交感神经“休眠”呢?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管理学组副组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著名糖尿病学专家孙子林教授介绍,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是空腹血糖受损、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肥胖等一系列代谢功能改变的主要原因。因此想方设法让交感神经“消停点”,进入“休眠”状态,胰岛素抵抗下降,血糖也就跟着下降了。

孙子林教授指出,目前中国糖尿病的发病形势严峻,大约有1.5亿人患有糖尿病。因此,中国医疗专家呼吁在提高一级预防的同时,也在倡导多学科多领域创新研究,不断鼓励研发新药、新医疗器械以及糖尿病治疗新技术。血管内去交感神经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为顽固性糖尿病的治疗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的大门,也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增添了新的选择。

唯迈医疗极光DSA

国产高端DSA为中国加油,关注中国民族医疗品牌!唯迈医疗极光DSA,敬请期待。

极光发布,滕皋军院长致辞

本号编辑转载此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