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后果严重!

发布时间:2020-11-13 10:30:50 发布者:创始人 阅读数量:0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和闭塞是指动脉血流受阻,导致肠道低灌注缺血,造成慢性或急性肠道缺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病率的增加,该病发病率日益增高,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导致凶险预后,因此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关键。


病 因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栓子主要来自心脏的附壁血栓,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房颤患者。其发生与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结构有关。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分出的角度小,其走行几乎与腹主动脉平行,其血流方向与腹主动脉血流的方向一致,且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管腔较大,循环系统中脱落的栓子容易进入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内,导致在血管狭窄处或分叉处形成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发生栓塞后,相对应的肠管发生缺血、缺氧,肠管由淡红色变为苍白色,肠壁发生血流瘀滞、水肿,继续进展则造成肠管坏死。

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少见的病因还包括肌纤维发育不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动脉夹层等。

临床症状

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患者,因动脉狭窄不能满足肠道因运动、分泌和吸收等代谢需求的血流量,进而导致慢性发作性或持续的肠道低灌注,表现为反复发生与进食有关的疼痛、害怕进食、体重下降、腹部血管杂音等。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伴频繁呕吐、腹泻和血便,以及渐行性出现肠麻痹梗阻和腹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

腹部平片:此方法可基本排除上消化道穿孔等疾病引起的腹痛。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腹部平片无异常,晚期出现肠梗阻时,表现为形状不定的小肠气—液平面,此检查密度分辨 率低,组织重叠性,故缺乏特异性。

超声多普勒:该方法可排除胆道疾病及胰腺炎引起的腹痛,可检测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的方向、速度以及血管狭窄程度等。但对于小分支栓塞的早期诊断困难,当栓塞晚期出现肠梗阻时,因气体存在干扰检查。

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无创、无辐射,但检查时间较长,不适用于急腹症的诊断,由于肠系膜上动脉管径细小且分支较多,在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时难度较大。

血管造影: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和闭塞的金标准,显示为管腔内狭窄或充盈缺损,另可了解侧枝循环情况及留置导管溶栓的效果;一般与治疗同时进行,不单独用于诊断。

CTA(CT 血管造影)可了解血管腔狭窄程度和血管壁钙化情况,了解肠管情况判断其有无肠腔扩张、肠壁水肿、腹水及肠壁积气等肠缺血及肠坏死表现。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腹痛、餐后腹痛加剧、体重下降、害怕进食持续超过 2 周,且血管造影或 CTA 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即可确诊。动脉造影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可有助于鉴别血管栓塞、血栓形成或痉挛,并可同时给予血管扩张剂等治疗。

治疗

内科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主要用抗凝剂、溶栓剂、血管扩张剂,尽量缓解肠道痉挛,扩张肠系膜血管,以满足肠道血供。内科治疗适用于轻度狭窄者,一旦狭窄率大于 75%或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其疗效甚微。

外科手术治疗:有常规取栓术、肠系膜上动脉旁路术、肠切除术、二次手术等。

介入治疗:有经股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抽吸术、置管溶栓术,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术,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微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多为高龄,常合并多种疾病,其安全性与外科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已逐渐被作为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首选方法。



介入治疗适合如下患者:

1.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有症状者。

2.影像学检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率大于 75%。

3.房颤患者血栓脱落造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4.内科保守治疗2周无效或腹痛、腹胀症状逐渐加重者。

5.外科治疗风险高或有外科治疗禁忌证者。

6.发生肠坏死应手术治疗,术后可继续行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开通血管或插管溶栓者。


介入手术主要为开通肠系膜上动脉,恢复肠道血供及正常的生理机能,没有绝对禁忌证。

介入术后随访

血象监测:若为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则监测血凝,术后3天、6天复查凝血功能,避免因溶栓药物过量所致出血。

饮食与活动:禁食、胃肠减压,减少胃肠道负荷,同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提供病人每日所需的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抗凝:若为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则术后应给予抗凝治疗,以免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造成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影像学:病情稳定者,置管溶栓后3天进行血管造影复查,了解管腔内血栓溶解情况,必要时调整导管位置处理,若溶栓效果较好,则拔出留置导管,术后继续抗凝治疗,1个月 后复查上CTA,判断肠系膜上动脉情况及腹腔肠管情况。若为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病情稳定,症状逐渐减轻者,术后1个月复查 CTA,判断肠系膜上动脉情况。

(本文刊载于医药卫生报第五十五期)

作者:韩新巍 毕永华(郑大一附院)


「当介入遇上玫瑰与小豆丁」专注于传播与普及介入医学在女士和儿童健康方面的应用知识。让每一位女士与儿童因我们的耕耘而受益,是我们的小目标。


微信搜索“当介入遇上玫瑰与小豆丁”,关注我们,一起为妇儿健康遮风挡雨。


更多介入资讯,关注唯迈医疗官网:www.we-med.com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