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颅内血管畸形等
脑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的根源为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嗜好:吸烟、饮酒 不良饮食习惯:时间不定、数量失控、品质不平衡:油多盐重茶浓 不良睡眠习惯:熬夜 不良情绪性格:暴躁易怒、过分争强好胜 不良工作习惯:不遗余力、长期废寝忘食、久坐不动、很少户外活动 过高生活目标:会促使您养成不良生活方式
脑出血的病因及诱因有哪些?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病、抗凝或溶血栓治疗、血管淀粉样病变等。脑出血的常见诱因有:血压波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过分劳累、气候变化等。
高血压脑出血都有哪些症状? 多发生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目前有年轻化趋势,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多伴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且多伴有躁动、言语不利、偏瘫、嗜睡或昏迷甚至一侧瞳孔扩大,此时应高度怀疑高血压脑出血可能,应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呕吐物,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呼120于就近医院抢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部位 80%位于大脑半球,主要在基底节区,其次是各脑叶的皮质下白质,其余见于脑干及小脑、脑室等。 A 皮层下 B 基底节区 C 丘脑 D 脑干 E 小脑
高血压脑出血何时需外科手术治疗? 幕上出血量>30ml,幕下出血量>10ml且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出现一侧瞳孔散大等脑疝征象时;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时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积极抢救患者生命。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有哪些? 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和/或去骨瓣减压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等。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预后怎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患者术前意识状态、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及是否有合并症。术前意识障碍越重,预后越差;出血量愈大,部位愈深,疗效愈差;早期手术,疗效较好;高龄且合并心肺肾等多种内科疾患者疗效差;术后伴多种并发症者预后差。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其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意外的15%,居于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北京市区的患病率约为73.15/10万/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和脑(脊髓)血管畸形,两者约占自发性SAH的70%。其次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卒中出血以及混合性原因,尚有一些原因不明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危险因素:吸烟、酗酒、高血压、拟交感类药物使用、糖尿病、高脂血症、口服避孕药等。吸烟是自发性SAH的重要相关因素,并呈量效依赖关系,经常吸烟者发生SAH的危险系数是不吸烟者的11.1倍。酗酒也是SAH的好发因素,也呈量效依赖关系,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明显增高,并影响SAH的预后。高血压与吸烟对诱发SAH具有协同性。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同时吸烟发生SAH的危险性比不吸烟且无高血压的正常人高15倍。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突然发生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脖子发硬、颜面苍白、全身冷汗,重者可出现肢体活动不利、意识障碍、抽搐、精神症状等,因此患者如突发头痛、脖子发硬,应考虑到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及时到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行头颅CT多可明确诊断。部分患者反复少量出血可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史,也应考虑到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及时就诊,详细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怎样? 自发性SAH的预后较差,总的死亡率约为25%,幸存者的致残率也接近50%。大宗非手术治疗SAH病人中,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为12%,首次出血后的生存者中69%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死亡率为72%。因此,及早就诊,明确出血来源,消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包括: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癫痫大发作、急慢性脑积水等。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有哪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首次出血量大、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致迟发性脑缺血甚至脑干梗塞,其他主要死亡原因有急慢性脑积水及严重脑水肿致继发性脑疝。其中,再出血是SAH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首次出血后48小时为再出血高峰,两周内出血率为20-30%,以后则逐渐减少,半年后出血率为3%。
什么是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底部的大血管发生迟发性狭窄。其发生率约为70%,如果继发有脑血管痉挛,则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周内的死亡率较没有血管痉挛者可增加1.5-3倍。脑血管痉挛于出血后3-5天出现,5-14天达高峰,2-4周后逐渐好转。脑血管痉挛发生后患者可出现定向力障碍、意识障碍加重、肢体瘫痪、失语、视力障碍等,约有一半的病人,脑血管痉挛可表现为迟发性脑缺血,有些能够恢复,有些则发展为脑梗塞,有研究表明,15%-20%的病人死于脑血管痉挛。
什么是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年发生率约为6-35.3/10万/年。按形态可分为囊状、梭形及壁间动脉瘤三种。主要见于中年人(30-60岁),青年人较少。动脉瘤居于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人约1/3在就诊以前死亡,1/3死于医院内,1/3经过治疗得以生存,是人类致死致残的常见脑血管病。
动脉瘤的病因有哪些? 概括有以下几种:先天性动脉发育不良、动脉硬化、感染、颅脑创伤、其他: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动脉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最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头痛、呕吐、脖子发硬、颜面苍白、全身冷汗、眩晕、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肢体活动不利等,此时应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少数未破裂动脉瘤可仅表现为居灶症状,出血颅神经麻痹症状如上眼睑下垂等,应及时于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行头颅CT或腰椎穿刺检查明确出血,并住院进一步行全脑血管造影(DSA)和/或CTA、MRA等检查以明确诊断,然后确定下一步治疗。
动脉瘤如何诊断? 动脉瘤的诊断的金标准为全脑血管造影(DSA又称C形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若病情允许,应早期或2周后待脑血管痉挛稍缓解后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头颅CT、CTA、MRI、MRA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哪些? 动脉瘤若明确诊断后,轻症患者应尽早手术,危重患者由于手术风险、难度极大,可待病情稍稳定后手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经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其他无法行上述手术时可行载瘤动脉夹闭及动脉瘤孤立术、动脉瘤包裹术等。
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及经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适应症有哪些? 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仍是首选方法,其特点为术中暴露充分,手术创伤大,但费用低廉。
目前经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日渐增多,其特点为创伤小,但费用高昂。适用于开颅手术失败、局部解剖复杂外科手术困难者、或因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不适宜开颅手术的如风心病、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头皮银屑病等;对于动脉瘤患者没有上述情况者,也可以先选择栓塞治疗。
本网编辑转载此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资讯,请前往唯迈医疗官网:www.we-m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