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发布时间:2018-08-24 09:06:56 发布者:创始人 阅读数量:0

伴随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介入放射学具有影像诊断诊断与微创治疗为一体的鲜明学科特点,被称为现代临床治疗学中的第三大诊疗体系,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其具有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强以及不破坏原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特点被广泛应用,而其快速的发展也使介入手术室不断发展壮大,医护人员不断增多,介入手术室的各种环境因素随之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影响。现将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报告如下。

1  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危害因素

  1.1.1  噪声污染  介入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血管造影机dsa,除颤仪、监护仪、射频消融仪、微量泵、空调、空气消毒机等机器工作声音,术中患者疼痛呻吟,过多参观学习人员讨论声等等。长期处在噪音污染的环境中,医护人员易情绪激动,暴躁不安,对其身心不利。


1.1.2 X线辐射

    X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X线的特性—生物效应。X线照射机体后,可使组织和体液发生一系列变化,组织中的细胞被电离辐射灭活,从而引起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放射性损害。介入手术室是患者在X线引导下进行造影检查和治疗的特殊场所,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医护人员,身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地受到超剂量电离辐射,可导致对放射较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眼晶状体、性腺和骨髓组织的损害,使人产生疲乏无力、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机体免疫力降低。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会引起慢性放射综合征,特别是对造血、免疫和神经方面的影响

1.1.3  负重伤  医护人员长时间穿铅衣,戴铅帽及铅眼镜,容易造成肩背部损伤头部不适,鼻梁受压,长时间着铅衣站立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下肢肿胀最终致静脉曲张。

1.1.4 相对封闭的环境  医护人员在介入手术室的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期工作,情绪易激惹,焦虑、烦躁。

01

1.1  物理性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危害因素

  1.1.1  噪声污染  介入手术室的噪音主要来自于血管造影机dsa,除颤仪、监护仪、射频消融仪、微量泵、空调、空气消毒机等机器工作声音,术中患者疼痛呻吟,过多参观学习人员讨论声等等。长期处在噪音污染的环境中,医护人员易情绪激动,暴躁不安,对其身心不利。


1.1.2 X线辐射

    X射线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X线的特性—生物效应。X线照射机体后,可使组织和体液发生一系列变化,组织中的细胞被电离辐射灭活,从而引起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放射性损害。介入手术室是患者在X线引导下进行造影检查和治疗的特殊场所,从事介入放射工作的医护人员,身体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地受到超剂量电离辐射,可导致对放射较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如皮肤、眼晶状体、性腺和骨髓组织的损害,使人产生疲乏无力、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机体免疫力降低。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会引起慢性放射综合征,特别是对造血、免疫和神经方面的影响

1.1.3  负重伤  医护人员长时间穿铅衣,戴铅帽及铅眼镜,容易造成肩背部损伤头部不适,鼻梁受压,长时间着铅衣站立易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下肢肿胀最终致静脉曲张。

1.1.4 相对封闭的环境  医护人员在介入手术室的相对封闭环境中长期工作,情绪易激惹,焦虑、烦躁。

02

1.2  社会心理压力  介入的微创特点成为接待急诊的热点科室,每天都超负荷的工作。面对急诊病人医护人员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



03

1.3  化学性危害因素  由于介入手术操作的曝光时间长,X射线引起机房内空气电离,产生氮氧化物、臭氧、自由基等多种产物并致正负离子平衡失调,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挥发,污染机房内空气,对人体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碘酒等,均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易引起过敏性鼻炎、胸闷、气喘、咽喉炎等。


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在介入治疗过程中以意外损伤为主,日常工作中不慎接触血管穿刺针、手术刀片、手术缝针发生针刺伤等,并且有时自身防护不到位,手上有创口不戴手套操作接触到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因一些血液传播的疾病易反复并转为慢性疾病,治疗难度大、时间长,对家庭和单位均造成严重影响,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和社会问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一个重点[4]。其中最常见的威胁是乙肝(HBV)、丙肝(HCV)、艾滋病(HIV)。有资料显示医院工作人员乙肝的感染率比一般居民高3~6倍,通过1次针刺或其他方式暴露HBV、HCV、HIV的平均感染率分别是:6﹪~30﹪、3﹪~10﹪、0.2﹪~0.5﹪,而由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伤占80﹪。

2  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01

2.1  物理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2.1.1 噪音的防护  介入手术室各种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操作过程中应正确设置报警音,出现噪音应及时排查。积极与患者沟通,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患者过度烦躁、大声呻吟,减少参观学习人员数量,尽量营造安静的导管室手术环境。


2.1.2  降低X线辐射  完善与改进医疗设备用品,增加防护费用的投入,医院应积极为介入医护人员配备齐全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围脖、铅眼镜等,减少超剂量电离辐射。铅衣应当挂在衣架上不能折叠起来,发现破损及时报告并停止使用,介入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一直使用0.5mm铅当量围裙。认真学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认真佩戴个人剂量计,做好个人射线照射剂量的监测,掌握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合理调配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超剂量电离辐射。另外还要遵守放射防护的两大原则:医疗照射正当化原则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做好四个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控源防护、屏蔽防护[1]。把介入手术物品准备工作有计划的放在非曝光时间内完成,用物放置合理,使用方便,尽量降低不必要的X线辐射,防止确定效应的发生,限制随机效应发生机率。

2.1.3  负重伤的防护  掌握节力原理,降低负重伤。工作中注意掌握节力的技巧,尽量穿分体的铅衣、铅裙,分散肩背部的受力强度,预防颈部、腰椎的不适。工作期间尽量穿弹力的长筒袜,休息时尽量抬高下肢,防止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成。

02

2.2  化学性危害因素的防护   合理布局心导管室,保证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时通风,规范使用各种化学消毒剂。

03

2.3  生物因素影响的防护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克服侥幸心理认真执行标准预防,防止职业暴露。规范操作行为执行操作程序发生刺伤、擦伤后应立即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首先挤压伤口,让伤口血液流出;禁止直接按压伤口.

(2)用无菌水(或清洁水、纯净水,无条件时用温自来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3)再用碘酒或酒精冲洗消毒伤口(可在所处科室接受处理);

(4)报告感染管理科备案;进行预防接种,跟踪随访,以便进一步给予干预治疗!

污染部位:用肥皂水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眼睛溅入液体:  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且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医务人员、病人、其他人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手套:接触病人体液、污物、处理污物。 在操作中应牢固树主自我保护意识。

对感染性患者安排在每天手术的最后。。

04

2.4  缓解社会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加强医患人员心理素质培养,提高专业技能,缓和手术室紧张气氛,加强自身锻炼,增强体质,和同事友好相处,保持愉悦心情。

总之,随着介入诊疗手段不断发展,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逐渐呈现出远期作用、慢性作用、多发病等特点,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应该重在预防,医院应该不断制定完善的防护管理体系,增强医护人员防护知识和技巧,积极改善介入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提高自我防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

文章来源:介入家园

       本网编辑转载此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资讯,请前往唯迈医疗官网:www.we-med.com


返回